新型城镇化和城乡统筹水平取得突破
目前,郴州市“大十字”城镇群区域内已形成“一主四次多组团支撑”的城镇格局,拥有1个国家级出口加工区、6个省级园区,集中全市生产总值的78.32%、规模工业总产值的85.97%、财政收入的81.21%,初步构建起半小时车程的城际大道骨架,成为全市经济的核心增长极。2015年以来,郴州市共实施基础设施项目845个,累计完成投资839亿元。
2019年,市城区实施重大基础设施项目35个,完成投资16.9亿元。人民东路延伸段建成通车,北湖机场建设强力推进,第二、第四污水处理厂建成投入使用,东江引水一期已完工、二期正在建设。天然气入郴工程干线已具备供气条件,桂-郴-资支线工程管线施工基本完成。统筹城乡发展战略,积极推进特色城镇建设,全市确定28个试点建制镇,每年安排财政奖补资金1000万元。
目前全市省级名城3个(郴州市、桂阳县、汝城县),省级名镇1个(桂东县沙田镇),名村19个,其中国家级名村4个(永兴县高亭乡板梁村、汝城县文明镇沙洲村、汝城县土桥镇永丰村、汝城县马桥镇石泉村);拥有国家级传统村落90多个,在全省位居前列。
房地产业健康平稳持续发展
坚持“房住不炒、住有所居”,全市房地总体实现平稳运行,保障性住房体系不断完善。“十三五”期间,全市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978.03亿元,完成商品房销售面积3524.22万平方米。2020年前三季度,全市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39.90亿元,同比增长10.2%,位居全省第6;新开工面积476.80万平方米,同比增长4.1%;竣工面积57.18万平方米,同比下降62.2%;商品房销售面积434.63万平方米,同比下降1%,与长沙市同居全省第9;商品房销售额227.35亿元,同比下降2.3%;商品房待售面积32.64万平方米,同比下降28.4%。
加大房产办证遗留问题处理力度,近两年共完成房产遗留办证10014户,对“有房证无地证”的房屋换发不动产权证6.3万户,通过遗留问题项目处理实现税费征缴约5017万元。
同时,充分发挥建筑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支撑作用,持续深化建筑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、工程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等,建筑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。
目前郴州市共有建筑业企业450家,其中一级资质13家、二级资质82家;2015年以来,我市累计建筑业完成总产值1595.897亿元,平均增幅为13.93%;其中2020年前三季度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69.4亿元,同比增长9%,全省排名第二。
城市修补提质更新工作成效显著
持续推进城市“两供两治”“城市双修”,郴州着力解决群众反映突出的城乡人居环境问题,发动群众共建共治共享美好家园。
据统计,全市165个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项目进展顺利,百姓居住品质得到改善和提升。积极推进住房保障事业,全市累计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12.02万套,全省最多,已建成11.67万套,在建3542套;累计棚户区改造任务11.14万套,已完成10.23万套,正在改造9139套。开展城市道路畅通工程,投入22.22亿元,完成人民东路等4条东西向干道和9条支路建设。组织违法建筑拆除,基本上做到了违法建设零增长。
坚持城市绿化亮化净化,规划新建、改造下凹式绿地1097公顷,透水铺装面积1254公顷、生物滞留设施面积627公顷。坚持高标准推进水生态环境建设,水生态方面投资16.53亿元,水安全方面投资37.96亿元,水环境方面投资8000万元,逐步全面实行雨污分流,目前市中心城区污水处理率达到95.3%,黑臭水体消除比例为90%,污泥无害化处理率达100%。
在全国地级市中率先出台《郴州市城市管理精细化标准》,建立城管执法联动机制,市城区绿化覆盖率、绿地率、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达46.54%、41.92%、13.44㎡,位居全省前列。我市省级以上园林城市(县城)位居全省第一。积极推进智慧物业工作,目前我市有物业服务企业356家,从业人员2万余人,住宅物业服务项目630个,面积4000余万平方米。全市累计归集28亿元,其中市本级累计归集维修资金20.84亿元;全市累计动用动用维修资金4272万元,其中市本级累计动用3970万元。
来源:红网
作者:卢欣
编辑:胡冲
本文为住房和城乡建设原创文章,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。
本文链接:https://zfhcxjs.rednet.cn/content/2021/01/14/8894651.html